👀 在这里分享我日常的所见所思。 by @somkanel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最近发现一个适合在工作学习时候使用的轻音乐网站服务 —— lofi.cafe 。
📰 之前看到过 自留地 和 Anyway.news 有介绍过,但是真正用起来也就是这几天吧。先说说为什么会用到,我其实本身是没有听音乐或者白噪音办公的需求。但最近这几个月突然进入到一个写稿爆发期,不管是约稿、频道稿、工作文档、发言稿都希望能够得到一整段连贯的时间,如何让这段时间更专注、更聚焦、更连贯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 白噪音其实就是偏自然风个的音效,不是适合我的一种形式。但是音乐是,不过有特别多歌词的音乐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打扰,听时间长了我可能就会跟唱,这违反了我在这一阶段听音乐的目的。所以这种轻音乐对我而言还是真的合适,Lo-fi 这类型的音乐也很容易感受到轻松惬意,很棒。
☕️ 这个网站首先做的非常所见即所得,一块大大的复古怀旧屏幕,播放着一些自循环的 Gif 动画。一些实际性的播放操作都集中在左下角,你甚至可以使用键盘上的多媒体快捷键去操作这些指令。当然你还可以切换各种类型的频道,在切换的时候屏幕和音效都会有非常复古的滋啦和花屏效果。
📻 喜欢这种惊喜又有温度的网站,喜欢 Lo-fi 风格的轻音乐。
近日,Apple 宣布即将在 6 月份为 Apple Music 添加杜比全景声及无损音频支持,所有订阅用户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用这些功能。
这一事件也让使用其他音乐平台的用户纷纷表示 Apple Music 真香,想要倒戈。今天就来盘一盘目前我正在使用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 Spotify
我一直以来的主力音乐流媒体,长居于我 iPhone 和 Mac 的主屏幕中。我是港区家庭版用户,98 港币/月(≈ 80 元人民币)的价格可以让 6 人自己账号分别加入这个家庭从而享受 Premium 版本权益。
选择 Spotify 的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国内其他平台(除 Apple Music)花里胡哨的功能,听音乐这件事情就是纯粹的,顶多来些多维度的推荐就好了。而且,我不喜欢国内平台类似主流艺人每推出一张新专辑就独立收费这样的形式,我不排斥收费,但是这会让收听不纯粹。
另外一个使用 Spotify 的原因就是他可以跨设备控制当前正在播放的内容,这个能力目前还没有在其他平台中看到过。也算是很多使用 Spotify 用户最喜欢的功能了吧。
🎵 QQ 音乐
QQ 音乐不是我主力使用,但是也充了至少 10 年的绿钻了。它最早算是我使用 Spotify 之余的补充,如果有国内歌手在 Spotify 上的歌不全,我一般会来 QQ 音乐听。
除此之外,为什么选择 QQ 音乐而不是其他平台做备选还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版权相对全一些,这本来就是作为一个补全计划最重要的事情。其二是我车上的系统默认只配备了可以登录的 QQ 音乐,恰好我也一直有使用 QQ 音乐的习惯,这无非就是将我原本就不怎么使用变为使用的更频繁了。
QQ 音乐我不喜欢的点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很多歌曲需要单独付费收听,即使我是绿钻,下载也必须是独立于绿钻的另一个收费服务。且手机 App 特别多浸入式的打扰功能设计。不过听歌识曲的功能非常好用。
💬 你在使用什么音乐流媒体平台呢?这次 Apple Music 推出的无损音质是否动摇了你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近日,Setapp 发布了一个来自他们的 调研结果 ,这个结果主要阐述了 Mac 用户们在使用 App 时的偏好。用户样本是来自美国各地的 462 名用户,其中女性占比 56%,44% 为男性。45-60 岁的人占比 47%,18-44 岁的人占比为 32%,剩下的 21% 为 60 岁以上的人群。
🗳 调研的条件和方向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安装的 Mac App 数量,以及每天使用的数量;
2⃣️ 喜欢买断制还是订阅制;
3⃣️ 对于生产力 App 的看法,以及是否会选择 Mac 版本;
4⃣️ 下一台 Mac 是否会选择 Apple Silicon;
5⃣️ 购买 Mac App 的首要条件(功能/界面/性价比/打折活动等)
6⃣️ 对于 App 开发商的看法;
7⃣️ 对于安全和用户隐私方面的看法。
🏅 作为一个 Mac 重度使用者,我还是比较认可 Setapp 给出的这些调研方向的,当然调研结果也会因为大环境和样本本身的不同而受到影响。
💬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是生产力工具一定要先试用,通过对工具的熟悉程度、功能性、不可替代性整体来思考。我始终秉承工具使用者是人这一原则,也就是工具不是不可替代,但好的工具往往是助力的利器。开发商基本上也能奠定这个 App 的 UI、安全、用户隐私方面的风格走向,如果是个老 Mac 用户,往往也能通过开发商直接选择工具,省下很多调研成本。对于购买成本,确实需要关注一下黑五、Setapp、Bundle(这两年的 bundle 质量都堪忧)等一些活动,很多高价 App 都会在这时候有不错的折扣。最后,对于主力生产力 App 我比较喜欢订阅制,但是轻度使用的 App 我可能更推荐买断制甚至寻找免费的替代品。
🙋♂️ 对于你而言,你购买 App 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 最近在想一个有趣的事情,大致可以概括为怎样更有把握的思考。
💡 这其实一直是我在想的问题。具现化出来可以拿影评和阅读理解来举例子,比如某些比较重线索和细节的烧脑电影,确实有许多线索和暗线,让你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思考。通过观影时候的发现,你可以带着这个思考重新看一遍,会得到更加确凿的结论。比如《恐怖游轮》这种电影。
🎬 但还有一些电影,纯属讲究意境,甚至无病呻吟,网上却有很多影评和细节拆分的朋友喜欢无限放大这些看似很精妙的细节,当然也有直接脑洞脑补一些细节从而得到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结论。这种就是并没有严丝合缝的证据和线索,通过特别多的主观认知而得到的伪结论。
🐧 就像我今天看到的一篇讲《为什么微信语音消息播放不加进度条?》的文章,在文中作者大致表述了市面上诸如 QQ 和子弹短信这类 App 已经实现了拖拽语音进度条来完成快进的做法。并列举了在网上有各种用户发难微信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的帖子,从而证明这个需求确实是存在的。文章写到这里都还算是经得起推敲。但后续文章就用所谓产品经理的需求分析、需求定位等一系列手段来进行讲解,微信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最后得出不做的结论为「保持生活沟通的战略定位,进度条实用性被高估,坚持温度感和简洁性的设计逻辑」。
🙅♂️ 这三种特别主观的结论如果你不是微信团队决策者说出来是不具备任何说服性的,那为什么自己举得例子中的 QQ 和子弹短信就实现了这一功能呢?是他们不定位于生活沟通的战略定位,还是高估了进度条的实用性,亦或者没有温度和不坚持简洁性的设计逻辑。
🙆♂️ 说多了,结论很简单,我们平常不管是思考还是做决策一定要注意结论和细节,做一个逻辑性强且尊重事实的人。
🤳 之前和大家 聊过 微信小商店,这一市面上唯一允许个人主体小程序发生支付交易的产品形态。时隔一年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目前小商店的情况。
💁♂️ 其实小商店在刚刚推出的时候就主打「免开发、零成本、一键生成卖货小程序」,普惠了一众个人经营的电商场景。但微信方面推出这一形式除了想在电商交易侧分一杯羹之外,还希望能够将微信生态的电商标准建立起来。
📅 这个说法很好的一个佐证就是今年 1 月份开始内测,目前已经公测的「自定义交易组件」了,你可以理解如果你不会开发,想直接使用,可以选择小商店。但如果你是一个会开发小程序的开发者,想在自己的小程序内增加商城交易链路的,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新推出的「自定义交易组件」。并且市面上所有的微信生态服务商都被要求接入「自定义交易组件」,前阵子非常火爆的通过视频号挂在小商店和小程序就是依赖这个组件作为基建完成的。接入「自定义交易组件」后你的所有商品都需要提交到微信审查,只有审查通过的商品才可以挂在的视频号上进行售卖。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的想象,微信将「自定义交易组件」作为小程序基建,是为了建立一套对接电商的标准,目前的输出口是视频号,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形式进行曝光,但转化的前提都是必须接入这个基建。
🎬 微信小商店高开低走也真正的说明了,电商这碗饭并不是谁都能进来分的,即便是体量很大的微信,生态的繁荣和共建都需要更多合作角色的参与。「自定义交易组件」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说明,但微信视频号的电商转化野心仍然不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微信官方再推一个视频号小店也说不定呢。
大家好,今天的推送主要是发来做个检讨。
距离频道上一次更新已经是两周之前事情了,在这期间由于自己并没有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导致频道更新的频率下降,甚至断档,实属不应该。在这里向各位订阅的朋友说声抱歉,接下来我会恢复更新频率。
我也正好利用这次推送来说明一下我这个频道的一些情况吧。
👁️🗨️ 关于内容
我的内容一般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点确实和我之前建立频道之初是一致的。只不过我真的没想到我这个自己说说话沉淀一些内容的频道会有几千关注。可能正巧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所以我这里也需要重申,这里更新的内容都是我个人原创,我会尽可能少的转载其他频道的内容。就算是和其他频道发的内容一致,也基本上都是我来执笔,同步发送的。
我比较排斥政治、树洞、絮叨、蹭热点等这样的内容,所以这些内容之前以及未来也不会出现在我的频道中。
🚦 更新频率
有一个基本准则就是一天最多更新一条,不会进行一天多条的推送。保证大家不会被过剩的内容打扰。至于一周更新几条我之前是持开放的态度来的。不过我现在想定第二点,之后如果我当周更新的内容没有超过三条,周日的觅食我就不会更新,至于原因,我觉得自己并不是美食博主,所以如果基于自己的懈怠而导致全是美食内容也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如果你真的想看我写食物可以关注我的 大众点评 (每周都会用心更新)。
⛄ 写在最后
真的很感激大家能够关注这个频道,这是一个个人频道,也是我用心经营的港湾。希望大家尊重原创,也向同样坚持在原创内容的朋友们致个敬。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