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分享我日常的所见所思。 by @somkanel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进入夏季了各位一定注意饮食,不然一旦严重腹泻目前就医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这里分享一则我昨天就医被拒的惨痛经历。
🤧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的就诊指引》,如果无发热但出现了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或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要优先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进行就诊。
🏥 我就是吃了不知道这个的亏,我就分享一下如果你真的没听说过这个,会有什么遭遇。我首先请了下午 3 点之后的假,然后用支付宝在医院预约了挂号,到了医院直接根据预约取号,到消化内科排队半小时轮到我。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得知我腹泻三天,和我讲从 5 月到 10 月,所有腹泻的病人需要去肠道门诊看。但是这个肠道门诊在预约的软件和医院的挂号机器中并没有,我在当初预约和到医院挂号的时候都反复确认过。
👩
⚕ 我来到医院服务台,询问这个情况,护士说肠道门诊的确在医院系统里找不到。而且是设置在院子里的小房子里,我隐隐感到不好,因为小房子有两栋,另一栋就是发热门诊了。我来到肠道门诊自助挂号,就医时医生和我说这里如果是首诊,需要到隔壁的发热门诊看。也就是说到此为止,我的两个号都废了。👨
⚕ 来到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说需要排队做核算检测,才能开始看病,核酸检测需要至少六个小时才能出结果,一旦我做了就不能离开医院。我说如果我离开了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报警。💉 在此之后我又去了另外的两个医院,其中有一个社区医院,不设立发热门诊,一听说是腹泻后直接说我们不看这个病。总而言之,如果现在腹泻了,你能自我诊断,最好药方开药吃。如果真的十万火急,前往这些医院如果核酸检测时间很长且不让离开,尝试去其他单独可做核酸检测。拿着检测报告就医会方便很多。
💬 微信 for Mac 在 3.0.0 的大版本终于支持了刷朋友圈功能,一向功能落后的 macOS 平台居然在刷朋友圈功能这一点领先了 Windows 平台,真是不可思议。
📱 但在这个版本并没有支持发朋友圈这个功能,做相关行业的我对于这种行为基本上都会归结于微信严谨策略,不希望灰产利用可以发朋友圈的平台来 Hack 大量接口请求。通俗一点地讲,就是大家可能听说过的群控软件,这类可以批量自动化微信号流程的软件一般都是通过相关平台的微信 App 已有的功能来做接口和协议方面的处理。如果你用过相应的群控软件,那么你会发现你用群控的微信号基本上都会显示 iPad 登录,这就是这类服务所使用的伎俩,通过在虚拟机上模拟一个 iPad 微信来登录你授权的个人微信,这样微信 iPad 客户端上有什么功能,他们的服务原则上就可以支持什么。
🤔 那么如果一个平台上的客户端功能相对齐全且容易 mock,那么灰产就会将自己原有的方案进行改良,在微信 for Mac 3.1.0 的 测试版 中,微信也支持用户在 macOS 上发朋友圈了,随着 Mac 端的微信客户端功能日渐完善,日后的群控软件会不会开始更多使用 Mac 协议也说不定。
👀 最近发现一个适合在工作学习时候使用的轻音乐网站服务 —— lofi.cafe 。
📰 之前看到过 自留地 和 Anyway.news 有介绍过,但是真正用起来也就是这几天吧。先说说为什么会用到,我其实本身是没有听音乐或者白噪音办公的需求。但最近这几个月突然进入到一个写稿爆发期,不管是约稿、频道稿、工作文档、发言稿都希望能够得到一整段连贯的时间,如何让这段时间更专注、更聚焦、更连贯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 白噪音其实就是偏自然风个的音效,不是适合我的一种形式。但是音乐是,不过有特别多歌词的音乐对我来说可能是一种打扰,听时间长了我可能就会跟唱,这违反了我在这一阶段听音乐的目的。所以这种轻音乐对我而言还是真的合适,Lo-fi 这类型的音乐也很容易感受到轻松惬意,很棒。
☕️ 这个网站首先做的非常所见即所得,一块大大的复古怀旧屏幕,播放着一些自循环的 Gif 动画。一些实际性的播放操作都集中在左下角,你甚至可以使用键盘上的多媒体快捷键去操作这些指令。当然你还可以切换各种类型的频道,在切换的时候屏幕和音效都会有非常复古的滋啦和花屏效果。
📻 喜欢这种惊喜又有温度的网站,喜欢 Lo-fi 风格的轻音乐。
近日,Apple 宣布即将在 6 月份为 Apple Music 添加杜比全景声及无损音频支持,所有订阅用户无需额外付费即可享用这些功能。
这一事件也让使用其他音乐平台的用户纷纷表示 Apple Music 真香,想要倒戈。今天就来盘一盘目前我正在使用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 Spotify
我一直以来的主力音乐流媒体,长居于我 iPhone 和 Mac 的主屏幕中。我是港区家庭版用户,98 港币/月(≈ 80 元人民币)的价格可以让 6 人自己账号分别加入这个家庭从而享受 Premium 版本权益。
选择 Spotify 的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国内其他平台(除 Apple Music)花里胡哨的功能,听音乐这件事情就是纯粹的,顶多来些多维度的推荐就好了。而且,我不喜欢国内平台类似主流艺人每推出一张新专辑就独立收费这样的形式,我不排斥收费,但是这会让收听不纯粹。
另外一个使用 Spotify 的原因就是他可以跨设备控制当前正在播放的内容,这个能力目前还没有在其他平台中看到过。也算是很多使用 Spotify 用户最喜欢的功能了吧。
🎵 QQ 音乐
QQ 音乐不是我主力使用,但是也充了至少 10 年的绿钻了。它最早算是我使用 Spotify 之余的补充,如果有国内歌手在 Spotify 上的歌不全,我一般会来 QQ 音乐听。
除此之外,为什么选择 QQ 音乐而不是其他平台做备选还有两个比较主要的原因。其一是版权相对全一些,这本来就是作为一个补全计划最重要的事情。其二是我车上的系统默认只配备了可以登录的 QQ 音乐,恰好我也一直有使用 QQ 音乐的习惯,这无非就是将我原本就不怎么使用变为使用的更频繁了。
QQ 音乐我不喜欢的点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很多歌曲需要单独付费收听,即使我是绿钻,下载也必须是独立于绿钻的另一个收费服务。且手机 App 特别多浸入式的打扰功能设计。不过听歌识曲的功能非常好用。
💬 你在使用什么音乐流媒体平台呢?这次 Apple Music 推出的无损音质是否动摇了你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