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分享我日常的所见所思。 by @somkanel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今天聊一下我日常参与 GTD 的工具。我主力使用 Microsoft To Do、Fantastical、Timepage 这三个工具,其实底层除了 Microsoft To Do 外是基于 iCloud 的日历和提醒事项的支持。
📅 Microsoft To Do 📅
这是一款支持 Apple/Android/Windows 三大阵营的免费待办清单 App。从个人实行 GTD 管理后,先后也用过 2Do、Things、OmniFocus、滴答清单等软件。最终稳定在了 To Do 的原因是它够轻、免费,且除了多平台应援之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我的一天」功能。每天规划一天内要做的事情,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样安排好后,在高并发的一天之中,我只要注意检查这个清单即可。美中不足的是它是凌驾于 Google 和 Apple 外的自己的底层服务,当然服务也好、软件也罢,好用和合适自己最重要。
📅 Fantastical 📅
老牌日历 App,我原来在 Mac 和 iOS 上都使用,但自从改成订阅制之后我只在 Mac 上用它。由于我工作和生活是两台不同的 Mac 设备,所以在 Mac 上必须依赖基于 iCloud 的日历服务,Fantastical 在整体观感上十分讨好我,所以一直被我沿用至今。除此之外,一些定时任务,比如每月的信用卡还款日和房租之类的时间,我都会使用 Apple 的提醒事项来设置,Fantastical 也能很好的兼容并显示,可以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这些事情保持关注。平常我只会将一些重大安排和整段事物,以及时间非常确定约会放到日历中,这样就可以和 To Do 有非常明确的责任分工。
📅 Timepage 📅
个人认为是 iOS 平台中设计感最强的日历 App 了。自从 iOS 端弃用 Fantastical 后,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 Timepage。这种可以高度自定义配色,并且在处处体现设计感并不会影响实用性的 App 麻烦再给我来一打儿。缺点不是没有,Timepage 也是订阅制,且把支援 Apple 待办清单的功能分给了同厂的 Action,等于如果要实现一体化需要订阅两次,且 Action 完成度一般(我一直认为有 bug)。所以,在 iOS 我一般就只看日历和 To Do。
🎪 又一款主打 All in one 的聚合 IM App 亮相了,它就是 Beeper 。
🤹♂️ 一款号称聚合了 iMessage、WhatsApp、Telegram、Slack 等共 15 款 IM 的利器。其实这类 All in one IM 在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这其中不乏诸如 Franz、One Chat、 All-in-One Messager 这类老牌 App。那 Beeper 又有什么亮点呢?
🔍 目前 Beeper 除了靓丽抢眼的 UI 外,还有不同于其他多 Tab 的聚合 IM App 的功能 —— 收件箱。根据过滤器来将所有消息来源统一收录于收件箱,并将 App 来源以角标进行标注。与此同时,Beeper 可以即时搜索所有的聊天记录,并支持用户在非 Mac 和 iOS 平台中收发 iMessage。
🔗 Beeper 支持用户使用其开发的 Matrix API 进行私有化部署,或者直接使用他们提供的多平台 App。现在可以在官网发出注册申请,开发团队也将每隔一段时间就增加一个新的 App 集成。
随着微信小程序越来越被各个商业模式所采纳,去购物中心消费积分缴停车费、饭店点餐、各个购物场景等等都被小程序所覆盖。但是小程序里的授权你真的了解么?
微信小程序的授权与微信在 H5 中的授权不同,官方提供两种方法:
1⃣️ wx.getUserInfo
故名思义,拉起这个方法,小程序的开发者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昵称、头像、性别、所在国家、省份、城市、用户使用的语言,以及微信为了隐藏你真实身份所使用的 openID。
2⃣️ wx.login
看起来就是一个登录接口,接口本身是获取登录凭证用的,但是它是另一个能力的依赖 —— 获取手机号,当小程序是非个人开发者,且完成了认证。可以将小程序中的按钮的 open-type 类型设置为 getPhoneNumber,就能拉起官方手机号的菜单。
💬 总结
所以,总结一下,首先截止到目前为止微信小程序是没有通过一种方法就可以同时获取到微信昵称、头像和手机号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程序要频繁弹窗来拉取授权。再者,个人开发者是无权拉取你的手机号的。其次,无论是上述方法哪一种,作为用户我们都可以在弹窗中添加虚拟头像、昵称,添加另外的手机号,来保护自己的主力联系方式不被泄漏。
⏰ 今后会找时间和大家继续分享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的小知识。
♻️ 环保从我做起,拒绝使用塑料吸管
🥤 即弃塑料吸管的垃圾分解时间相当长,分解一条塑料吸管需要 400 至 500 年,与分解塑料瓶所需的 450 年差不多。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进行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每周平均耗用 5.73 条塑料吸管,以此推算港人一年消耗约 14.4 亿条塑料吸管。而美国则每人每日平均耗用 1.6 条吸管,即每日总耗用量 5 亿条。
📃 2020 年 1 月 1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要求在 2020 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旨在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餐饮行业响应号召,提供纸质吸管或 PLA 生物可降解吸管等以代替塑料吸管。
🏬 目前大型连锁餐饮和饮料店基本上都取消了塑料吸管或者改用了纸吸管,喜茶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纸吸管后为了提升口感,采用了 PLA 生物可降解吸管代替了纸吸管。
🧃 但截止到目前,还是有很多小门店依然采用塑料吸管,也希望大家以身作则,践行环保,拒绝并举报使用塑料吸管从我做起。
🚗 车机解决方案横向对比,别让它成为买车前最容易忽略的事情
💡 在之前我曾经和我的朋友 WATERS 谈了一下我们日常对于 CarPlay 的 使用体验 。在下半年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俩也先后体验了其他相关的车机,这其中包括 Android Auto、HiCar、CarLife 和以 Tesla 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车机。
🎨 本次文章就围绕着这几个车机发表一下我们的主观体验:
🚘 车机作为汽车内部比较重要的一个元素,意旨在于给驾驶者提供更方便、更沉浸、更安全的驾驶体验。除此之外,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和车企的不断竞争,车机的不断开发也出现了更多的可能,甚至可以观影、游戏、阅读等等。
🎢 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竞争环境,新能源车机的创新定制,再次重燃原生车机的创新之火,而第三方的投屏的车机整合方案,也让用户不再拘泥。门槛的不断降低,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更丰富的选择,将自己的数字生活通过手机完全互联起来,变得更加完整一体。
⌛ 在未来,车机的选择或许会更加丰富,可装的第三方中控屏幕、智能声控的音响,这些或许都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东西。文章看到这里,车机的选择也要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具体去看待,车辆、手机、配置等等,综合考量下来最方便你驾驶的便是最好的选择。
🎉 新视频来了。
💻 这期内容是以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作为开篇 —— 将所有汉字重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 通过对于实验所呈现的效果进行提取,进而对字体设计和汉字结构进行了解读,以及在做字体方面设计是需要遵循的一些规则。
📺:把所有汉字叠在一起,会看到什么?
☕️ 在前阵子的推送,我们介绍了可以为你记录每天摄入咖啡因的 HiCoffee 。作为不求甚解炸鸡摊摊主,今天就回归初心,为大家介绍群友 Aaron 出品的麦当劳食物摄入记录的快捷指令。
📱 Golden Arches
⌚️ Golden Arches Watch
Golden Arches 和 Golden Arches Watch 皆以 Image Menu 来取代 vCard Menu,尽管失去了对 iOS 13 的兼容,但是换来带 Alpha 通道的餐品图片,而不再是白色背景,这样在深色模式下也不会显得违和。其中 Golden Arches Watch 对于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的场景做了优化,把数据保存在本地、不需要联网,运行起来更加迅速。
💬 总结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使用快捷指令来完成此类需求的,毕竟除了能少装一个 App 之外,还想享受到 iOS 系统微快捷指令带来的便利达成各种更有趣味的玩法。
很高兴收到群友投稿,把能在日常使用且数据权威的项目介绍给大家。欢迎各位把好的想法实现并提供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