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分享我日常的所见所思。 by @somkanel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RSS 订阅: https://rss.fakeye.xyz
💻 镜像站: https://channel.fakeye.xyz
📖 博客(每日更新):https://blog.solazy.me
🎄 帮助频道助力: https://t.me/fakeye?boost
⚠️ 别在评论里发表低智/政治倾向/杠精言论,会被拉黑(关注关系是双向的)。
🚫 本频道不接广告。
🔹 支持深度自定义(包括文字大小、声音触觉、App 可视化、通知粒度、计量单位等);
🔹 支持 Siri 快捷指令,并支持通过快捷指令更换墙纸;
🔹 提供精致的 Apple Watch 表盘和图文模块;
🔹 支持更换 App 图标和语言(支持中/英/日/德/法语言)
🔹 支持通过定位查询太阳信息(日出/日落/第一道光/最后一道光/黄金时刻/太阳正午/太阳午夜)
🔹 支持 Spotlight 直接搜索太阳和月亮信息;
🔹 支持 Apple 生态接力功能;
🔹 全平台应用 - 支持 iPhone、Apple Watch、Apple TV 和 iPad。
🍉 顶住西瓜,保护颈椎 —— 顶瓜瓜
💆 它通过设备的原深感相机(True Depth Camera),无需购买其他智能硬件,无需穿戴、无接触。有以下特性:
🔹 支持自由调节低头角度、和摄像头距离的调节;
🔹 有语音提示,可以设置语音间隔,支持不同提醒模式;
🔹 支持久坐提醒;
🔹 支持番茄钟;
🔹 支持设置其他动物;
🔹 支持设置顶其他有趣的物品;
🔹 支持数据统计;
🔹 支持 iCloud 多设备数据同步;
🔹 支持 iOS 16 锁屏组建、桌面小组件;
🔹 支持 iPad 和 Apple Watch 设备,并支持 iPad 横屏;
🏃 顶瓜瓜是 YaoYao-跳绳 App 开发者开发的作品,免费版可以使用 25 分钟,付费 ¥18 可以解锁完整功能,包括设置更多动物和顶更多物品,这个模式比较适合试用后觉得真正适合自己的用户。如果你是个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从业者,感觉还是可以使用这款 App 养成一个良好的坐姿习惯的。
🌍 帮助你每天进步一点的生词本 + 翻译服务 —— Relingo
🔹支持根据 CEFR 框架标准设置自己的词汇量;
🔹支持网页中对生词进行不同样式的标记(下划线/单词高亮/右侧注解,以及其中两类的组合样式);
🔹支持网页中的划词和段落翻译;
🔹生词本管理(自动记录、复习、掌握);
🔹支持视频字幕;
🔹支持统计,并可以发送学习概况至邮箱中;
🔹支持多设备同步,并可以导出导入词本;
🔹支持单独屏蔽网站;
🔹支持浅色和深色模式。
🐲 我的 Mac 在多数情况都是外接电源 + 显示器使用的,如何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打造一个离开后依然能彰显个性的屏保呢?
🥷 看过黑客帝国的朋友应该对剧中贯穿始终的代码瀑布(Matrix digital rain)印象深刻,不如就试着把它作为屏保吧。实现这个效果可以大致进行三步操作:
1⃣️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你可以使用 brew 安装 WebViewScreenSaver 项目(也可以从 GitHub 上直接 下载),这个项目的作用就是让你的 Mac 可以将网页作为屏幕保护进行显示。
2⃣️ 挑选喜欢的代码瀑布效果
美国一名名为 Rezmason 的开发者就建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代码瀑布项目 —— matrix,这个项目非常大限度的提供了多种代码瀑布的样式。例如你可以直接使用电影中最经典的样式(就是本推送的封面图),或者为这个经典款式增加了开场的款式(也就是并非一开始就满屏代码),我个人最喜欢的 3D 模式,可以非常让整个效果更有空间感。当然他也提供了非常多变种的款式,不但能够在效果上有很多变化,还能在定制化中满足你的需求,十分推荐。
3⃣️ 进行屏幕保护配置
在安装完 WebViewScreenSaver 后,你就可以在 macOS 的「系统偏好设置 >> 屏幕保护程序」中将 WebViewScreenSaver 设置为屏幕保护项。点击「选项」就可以直接对网页进行配置,你可以将你喜欢的代码瀑布网址添加到「Addresses」栏目中。完成设置后,记得前往「锁定屏幕」设置启动时间,如果你像我一样外接电源使用,则可以将「不活跃时启动屏幕保护程序」的时间设成小于「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且不活跃时关闭显示器」。
🍎 iPad Pro 一年使用心得整理(非评测向 + 非常个人视角)
眼看就要进入 11 月份了,手上这台 iPad Pro 已经使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浅谈一下这台机器之于我而言吧。
我是去年 11 月份购入的这一台 M1 芯片的 iPad Pro,起因是因为前司的办公 MacBook Pro 不方便用于私人使用,并且我自己也有一台 2016 年款的 15' MacBook Pro。我个人的使用习惯是办公电脑习惯性放公司,私人电脑放在家里外接显示屏使用。私人电脑可以拿着移动办公,但是 15' 真的是体积和重量都让我够受。所以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要换一个方便于我外出随身携带的设备,在做了一番了解之后购入了这台 iPad Pro,因为主要场景是外出携带,所以我购买的是 11' 版本。
🛍️ 周边产品
购入 iPad Pro 之后,出于保护和使用两方面也先后购入了一些周边产品:
- Apple Pencil(第二代);
- 妙控键盘(二手购买)
- 双面夹保护套 x 2(购买了两个,一个放办公室,一个放家里,保证两个场景都有的用,出门直接换上妙控键盘,变身完全体)
- 书写膜(京东京造款)
🔸 便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虽然我后续还是更换了同样较为轻便的 M2 芯片 MacBook Air,但我外出还是会选择携带 iPad Pro,因为体积确实小了很多,我可以方便搭配不同的出行背包,不用非要考虑是不是能放下一台笔记本电脑。
🔸 更强的适配性:托 iPadOS 的福,很多 App 可以在 iPad 上进行使用,虽然 Apple Silicon 的 MacBook 也可以运行一部分 iOS App,但 iPad 还有两个非常强的优势。一是像是特斯拉、小红书等一系列 App 就算你用 Apple Silicon 的 MacBook 也是安装不了的,二是 iPad 是触屏设备,诸如像即刻、大众点评这类的 App 虽然可以在 Mac 设备上运行,但依靠鼠标和触摸板不是触摸即所得的操作,总是略显别扭。
🔸变得更敏感了:现在在 iPad 上使用 App 更愿意关注它是否支持分屏和侧拉,是否可以新建窗口,这几个特性真的是用了就回不去了。如果一个 App 专门为横屏做了适配,那在我这里就是大大的加分,比如前段时间刚刚支持横屏模式的小红书,真是千呼万唤。 最后我想说的是淘宝这类 App 虽然支持了横屏,但是他的交互逻辑非常奇怪,将 App 分为左右两屏,右侧是根据左侧的点击来进行展示,这个层级和递进关系并没有强关联,右边持续点击会和左侧完全没有关联。相反的,我觉得 Spring for Twitter 这款 App 的 iPad 端的交互处理就非常合理,左侧点击后后侧就会展示出下一级页面,如果继续在右侧屏幕点击,右边就会继续延展下一级内容依此类推(一点说明: 并不知道这种做法是谁的原创,只是发现它在用,就单纯拿出来说明)。
啰哩啰嗦说了很多,总之,我会在长途旅程中用 iPad Pro 观看一些电影和娱乐节目,也会在日常外出中带出来写写文字刷刷社交网络。但我还是认为,很多重生产的场景我还是会回归到 Mac 上,也并不是 iPad Pro 上不能完成,而是很多吃饭的家伙我已经习惯了在 Mac 上熟练的使用了,我觉得工作还是要找到合适的工具去完成。我对购入这台设备还是比较满意的。
1⃣️ 交互翻译。基本上就是我们最常使用的 Google、DeepL、Bing 所以提供的那种所见即所得式的服务形式,在输入框真输入或者粘贴文本,然后获得翻译结果。单词输入支持 5000 个字符的文本。输入后可以根据译文选择整句话查看对应的原文、原文单词的示意,或者修改机器译文。腾讯号称可以将用户修改的译文记录下来并用于优化后续的翻译服务,目前我并没有发觉对当下的翻译有什么影响。
2⃣️ 文件翻译。支持格式为 docx、pptx、xlsx、pdf、txt、markdown、html、jpg、jpeg、png 格式的单词最多 5 个文件进行识别和翻译。对于文件方面的限制:单文件(docx/xlsx/html/markdown)800万字符、有页数的(doc/pdf/pptx)300页、文本文件(txt)10MB、二进制文件(pdf/docx/pptx/xlsx)40MB。该项服务必须登录后才能使用,网页端只保留最近的 5 个文件,更多的记录需要使用客户端查看。
3⃣️ 网页划词翻译。安装浏览器拓展程序后就可以进行网页端的划词翻译,基本上也是整句翻译的形式,并不会区分所划区域是单个词或者整句来展示不同类型的翻译。
💻 Colube 的编辑器目前以 App 形式提供,支持 Mac 和 Windows 设备,并同时为 Mac 设备提供 Intel 和 Apple Silicon 版本支持。App 支持本地存储数据,只有插入图片或将内容分享出去才会将内容上传至网络。
📚 身兼多职的的浏览器生词本 —— MetWord
🔹 支持将文章添加进收藏,并支持对文章内容进行全文搜索,所有喜爱的文章都可以被轻松找到;
🔹 支持嗅探 RSS 订阅源并一键添加到订阅。不会再错过新的文章;
🔹 书签导入,瞬时获得全部书签全文搜索的能力。再也不用费力组织和翻找书签;
🔹 高效准确的文章正文识别算法,不论是新闻、博客还是 GitHub Issues 评论。